婁火明:以宜居天堂標準建設現代版“富春山居”
要以“宜居天堂”為目標,通過持續努力,構建完善“美麗鄉村普惠、數字鄉村賦能、未來鄉村引領”的建設新格局,在爭當“農村改革探路者、城鄉融合先行者、鄉村振興排頭兵”中繼續領跑示范。建議:規劃上注重系統性,建設上注重協同性,管理上注重人本性,用地上注重集約性,投入上注重多元性,資源上注重共享性,功能上注重集成性,手段上注重智能性,發展上注重差異性。
陳穎:著重做好三個堅持 開展新一輪高水平高質量美麗鄉村建設
建議全市開展新一輪高水平高質量美麗鄉村建設時,順勢而為、乘勢而上,要著重做好三方面內容:堅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,在全市推廣“鄉村振興聯合體”建設經驗;堅持做優鄉村創新創業,重點做好加強土地保障,加大金融保障;堅持數字賦能鄉村建設,重點加快“城市大腦”向鄉村延伸和“鄉村大腦”應用性構建。
沈建國:深度打通“兩山”轉換通道 開辟美麗杭州建設新境界
對標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提出的“有機貫通美麗城市、美麗城鎮、美麗鄉村,率先以全域大花園建設打造美麗中國樣本”的要求,我市應當秉持區域特色,發揮經濟優勢,以整體化視野將“美麗鄉村”建設從點線向全域拓展,實現“盆景”相連成“風景”繼而成為“風尚”,讓全民共享全域大花園建設新成果。建議:以規劃標準為“準心”,精心布局、專業設計;以產業振興為“中心”,突出優勢,精準發力;以基層治理為“重心”,優化配置、精誠保障;以人才隊伍為“核心”,修煉內功,夯實基礎。
鐘建銀:培育文明鄉風 共享美好生活
高標準培育文明鄉風既是美麗鄉村建設3.0的一個重要目標,也是靈魂和保障。高標準培育文明鄉風,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,要重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,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建設,按照有標準、有網絡、有內容、有人才的要求,高標準培育文明鄉風建設體系。
裘小民:特色經濟、鄉村土地、鄉村服務、鄉村資源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一個也不能少
特色經濟要強起來,推動鄉村產業總部建設,形成特色產業的產業鏈、龍頭市場、龍頭企業等相得益彰,有效促進特色經濟強起來。鄉村土地要用起來,要在制度上保障土地流轉業主的權益,提高農田集中連片流轉,有效推進多規合一,明確產業功能分區。鄉村服務要活起來,農業技術人才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首席專家制度,鼓勵雙創資源向農村流動,切實解決好各類人才“上山下鄉”中遇到的困難,讓“新農人”和“農創客”成為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力軍。鄉村資源融起來, 注重鄉村資源融合。
陳金良:提升鄉村治理法治水平 鞏固建設成果
十九大明確指出要把健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,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。當前,影響鄉村治理法治水平提升有民主決策意識、基層單位權責匹配、法律服務供給等方面因素。建議以機制建設保障村民自治,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,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;強化目標考核推進權責統一,堅持清單化管理,明確基層工作范圍;加大公共法律服務購買力度、完善糾紛調解統籌機制建設。
楊敏:消除城鄉“數字鴻溝” 促進“數智”杭州建設
作為浙江省首批數字鄉村試點示范市,杭州加快數字賦能鄉村,消除城鄉“數字鴻溝”,促進“數智”杭州建設大有可為。促進“數智”杭州建設,建議要共享數字經濟紅利,布局特色智慧農業;要盡快確定杭州“數字三農”發展人才標準與需求,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政策;要建立數字鄉村發展專項基金,鼓勵鄉村主動創新并給予政策與資金配套,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;統籌數字鄉村建設,為數據驅動治理服務。
張偉鋼:發揮金融作用 推進和融入農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
農村“三資”是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,也是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關鍵領域。建議發揮金融作用,推進和融入農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。首先要摸清家底,然后規范資產資源購置、處置、出租等行為,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,最后要強化審計監督,加強監管系統應用。
巫海武:以產業振興為重點做好 美麗鄉村增收文章
當前,美麗鄉村建設從一處美向全域美、一時美向持久美、外在美向內在美、環境美到發展美、形象美到制度美的轉型升級,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高水平的浙江樣板。在持續深化“千萬工程”開展新一輪高水平高質量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時刻,要以產業振興為重點做好美麗鄉村的增收文章,打造承載鄉愁記憶、充滿雙創活力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,讓美麗鄉村建設繼續走在全省全國前列。建議進一步優化第一產業,實現三產融合;接入整體規劃,促進產業振興;深挖傳統文化,做實業態招引。
黃勇芳:發揮文化在完善基層治理、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中的作用
在基層治理的制度設計和實踐操作中,特別是在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建設中,必須高度重視文化治理,導入和融入優秀的文化,切實起到以文化人、潤物無聲的社會功能。要用文化引領社會價值的重塑,用文化助力社會沖突處理,用文化推動社會轉型發展,提供持久的動力。